我校大科学工程子项目“力学化学多场耦合环境结构材料试验装置”在国际评估中获评“国际领先”

       2021年3月6日上午,我校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MSAF)”子项目“力学化学多场耦合环境结构材料试验装置”(MSTF-CMEC)举行了国际评估会议,根据疫情防控要求,会议采用网络会议方式。

1.jpg

       本次国际评估专家委员会主席由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Billie Spencer教授担任,挪威技术科学院院士、挪威科学技术大学(Norweg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iliang Zhang教授和同济大学朱合华教授担任联合主席,委员包括: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Shirley Dyke教授、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Hussam Mahmoud教授、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洪友士研究员、清华大学王宗纲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王维才教授、MSAF首席科学家孙冬柏教授、MSAF项目建设指挥部总指挥、总工程师张卫冬研究员、子项目团队成员及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有关人员出席了此次评审会议。会议由MSAF项目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金莹研究员主持。

       王维才首先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的到会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向专家简要介绍了学校概况、学校牵头承担大科学工程的背景以及“力学化学”子项目历时十余年的建设历程,希望各位专家在大科学装置未来运行方面能够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并预祝国际评估会顺利进行。

  

       孙冬柏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向专家组介绍了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评价的重要性和关键科学问题。他表示,子项目团队在高质量完成装置的建设任务的同时,在多尺度力学评价、力学化学多场耦合等领域开展了很多开创性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他预祝“力学化学”子项目在此次国际评估中取得佳绩。

       随后,任学冲代表子项目团队向专家组做了关于力学化学多场耦合环境结构材料试验装置的报告并接受了专家组的质询。在历时近两个小时的技术质询和热烈讨论后,专家组经过闭门讨论形成意见,专家组一致认为:30MN拉伸、压缩和疲劳试验系统的静态载荷能力为±30MN,疲劳载荷能力为±20MN,是全球同类实验室在役系统中性能最高的系统之一;该装置具备15m高反力墙、1000m2强力地板以及总载荷为39000kN的32个加载作动器组成的协调加载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物理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方式进行可控的实时混合试验,用于地震或其他结构和材料的研究,是世界上大规模结构测试能力最强的系统之一;该装置实现了复杂模拟环境下材料与结构组合的性能测试,就实际服役环境中材料和结构的性能评估而言,是服役环境适应范围最广、力学试验能力最全面的试验装置之一;该装置具有非常强大的测试能力,针对材料和结构性能测试可以适应独特的试验方案及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整体试验和仿真能力在同类材料和结构研究实验室中具备世界领先的水平。此外,专家组还对装置未来运行、设备维护、人员配备与专业培训等方向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任学冲代表子项目团队对专家组的高度认可和宝贵建议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强调实验室今后将坚持开放共享理念,希望与国内外专家加强交流,密切合作,取得更大的成果。

       孙冬柏对各位专家表示感谢,并对任学冲带领的力学化学子项目团队所取的成果表示祝贺。他希望团队能够继续完善实验研究体系,与国内外专家开展科研合作,利用好、发挥好大科学装置作用,为重大工程设施安全服役保驾护航。

       王维才对各位专家认真负责的评审态度和严谨的治学精神以及对学校工作的支持表示赞赏和衷心的感谢。他指出,此次大科学工程建设项目再次获得“国际领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国家科学中心充分发挥大科学装置的作用,产出一流的成果,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项目建设指挥部总指挥、总工程师张卫冬对各位专家的评审和建议表示感谢,他指出,今天不仅仅是项目建设的又一里程碑,更是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科研工作的新起点,我校承建的国家大科学装置将向全国乃至全球科研人员提供开放共享服务,并欢迎各位专家来中心开展各种形式的科研合作。

8.jpg

       此次力学化学多场耦合环境结构材料试验装置国际评估会议是继特殊地域环境结构材料试验装置、自然大气环境结构材料试验装置及其实验室获得“国际领先”评价后,我校大科学工程子项目再次获得“国际领先”评价,这充分表明我校的国家大科学装置建设水平和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认可和赞赏。随着国家科学中心的全面建成,一大批世界一流的试验装置将面向全球开放共享,着力于服务国家重大需求。